平日上班時間 08:00~17:00

生物動力法融合天使與魔鬼

2018年10月24日 18:58

五年前在台中演講國際經貿,餐會時主辦單位拿出一款法國酒(品牌不便揭露),從外觀上有兩點吸引我的注意:其一,酒瓶口採用蠟封,另一則是滿是黑字標籤上的一列紅字,該段法文是Expression Originale du Terroir,意思是「風土」(Terroir)的忠實呈現。數以萬計的酒莊,為何獨有此家在酒標上凸顯「風土」?

近幾十年來,人類釀酒技術精進(也算生物科技),刻意培養酵母、添加二氧化硫、多次的過濾澄清等,甚至研發特定的滅菌劑與除草劑以維持葡萄酒穩定的風格與品質,但也因此逐漸喪失地方風土的特質。近年來反璞歸真、師法自然之風漸興,乃有所謂Biodynamie農法(生物動力法),不僅回歸傳統種植、釀製過程,而且還講究搭配天體運行的節奏,因此在播種、栽植、採收、攪拌的過程中,均考慮行星尤其是月亮與地球的相互位置,這也可解釋不添加二氧化硫、減少過濾、乃至不用金屬包覆瓶口的「自然派」做法。回歸自然的釀酒,並不表示酒的當然美味,但意謂人類敬天法古,謹事歸真的心情。

本世紀初,財務工程大行其道,許多所謂Rocket scientists設計不少複雜的金融商品,銷售予熱衷投資的金融消費者,十五年前頗為風行的連動債(結構型商品)就是著例。尤其美國次貸風波中,許多資信不足的房貸透過包裝、合成方式,致使相當數量品質堪憂的衍生性商品,充斥市場,造成人心惶惶,引發金融海嘯。有如同一時段惡名昭彰的三聚氫胺毒奶粉,經一再分裝混裝,化為奶製品、調味料等各種型態產品,消費者乃至商家無法分辨,爆發恐慌式的信心危機,道理並無二致。

多年來,金融界已經了解,金融商品無所謂好壞,但要賣給屬性適當的客戶,但是如果金融商品的設計,窮盡財務工程的專業與巧思,以致複雜難懂,縱然經評估賣予適當的人,但該「適當」的客戶是否真正了解商品的功能與風險,則有疑問。

前幾天,金管會主委表示,金融的本質包含天使與魔鬼,金管會的職責就是在抑制魔鬼因子、發揮天使風貌。主委此言應該是意識到收斂一時的複雜金融商品漸又重出江湖。金融機構在主打某項商品的指令下,該主推商品是否真都售予適當屬性之客戶,正挑戰經手金融機構的專業倫理(天使)。而在專案獎金及各種回饋計畫的利誘下(魔鬼),信任財管人員的客戶是否得到應有的照顧,令人擔心。

三年多前,一部描述金融海嘯的電影「The Big Short」中,客串飾演金融界前輩的布萊德彼特,有句經典台詞:you know what I hate about fucking banking? It reduces people to numbers.如果財富管理只在乎「數字」(績效與獎金),那將是下一場災難的開始。

看到釀酒業生物動力法的興起,採取自然、簡單的傳統製程,不也是在發揮「天使風貌」,反而更能保存天然的風土特性。金融商品的設計,是否需要複雜到只有「火箭專家」才懂?如果連銀行董事會成員都似懂非懂的商品,又如何期待一般客戶能確實了解?進而確定其購買的決定是基於本身財務的需要,而不是在達成銀行的營業目標?月前推出的「金融發展行動方案」,其中國際理財平台是一要角(雖然有人評為舊瓶舊酒),何不由設計簡樸易懂的商品著手,少點「魔鬼因子」,就好似生物動力法釀造的美酒,自然、可親又無副作用,更易獲得金融消費者的信任與喝采!

新聞出處:2018.10.23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