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券攜手P2P 小試監理沙盒
2016年11月23日 00:26川普當選美國總統,一般都認為是對全球化的逆襲。年初我在演講中預測本年四隻黑天鵝時,其中一項即為TPP破局,於今看來,當初基於民族主義作祟所做的預測,也可同時反映出這次大選中反全球化的風潮。
美國專欄作家Thomas Friedman曾將全球化解釋為技術、資訊及金融的民主化,而所謂民主化則指更多人的參與。前兩者經過近三十年的演進,曲折頗多,而「金融的民主化」則是五十年來趨勢一貫,未曾稍歇。典型案例就是1960年美國C/P(商業票券)市場,開啟短期資金融通平台的先河,使傳統金融原本資金供需雙方均僅由少數人參與的局面,轉變為不特定多數人均得以參與的直接金融。
我國自民國65年引進美國制度創設票券金融公司以來恰已四十年,期間雖曾經歷風浪,但票券金融的內容大致如昔,未有結構性的變化。太平盛世時,票券業安穩獲利,監理機關也少煩心,但過去經驗顯示,市場一旦呈現信用凍結(freeze),票券業將流動性緊縮,主管機關也心急如焚,唯恐發生連鎖性的金融危機。觀察近二十年來票券金融監理法規的變化,簡而言之,就是緊縮票券業創造信用的能力,也凸顯票券產業的無奈與脆弱。
近二年來東吳大學的財經講堂,曾舉辦兩系列的研討會,多以顛覆性科技對特定行業的衝擊為議題核心,去年曾討論P2P貸款平台的引入,各界雖了解P2P可以填補傳統金融的必要性,但對建立P2P的基礎設施,尤其是P2P業者能否取得聯徵中心的信用資料仍有疑慮,P2P至今尚未合法開業。此外上月財經講堂也就金融監理沙盒的推動進行切磋,巧的是講堂登場前十日,原本在國外已宣示推動但仍停在紙上談兵的英國(香港、新加坡、澳洲也都發表類似規畫),適時公布其已核准24項各種金融服務,將在沙盒內演練(也就是試辦),因此當天講堂的討論率多傾向於台灣可以逐步嘗試新種金融科技的監理沙盒(簡言之,就是在安全空間內試辦),但對何種具體的Fintech可以試辦,則一時並無結論。
先前本文提到票券金融業務在我國已發展四十年,卻始終無法達到當年創辦人張茲闓先生所期待的one-name paper(毋須金融機構的保證即可取得資金);另一方面資金需求者與提供者的數目也不足以達到Friedman所謂「民主化」的境界,甚至仍要有勞主管機關煩心產業的前景。
但如想到票券金融的本旨,就是創造一資金供需的撮合平台,而one-name paper也是期待不借助信用增強的外力而取得資金;另一方面,一直無法正式開業的P2P,是利用創新科技建立平台,希望以更快更有效率的方式提供資金媒介,但又苦於無法取得聯徵中心的信用資料(再結合電商資料)以建立資金需求者可信賴的信用評級。此時不妨將早是聯徵中心會員的票券金融公司,做為P2P監理沙盒的試驗場,甚至鼓勵潛在的P2P業者與其參股/合作。在此情況,一則因票券金融管理法第4條及第21條針對票券的定義及票券金融公司的業務範圍均賦予主管機關認定核准的權限,不必大動干戈修法。另則如試辦可行,可一舉解決監理沙盒「等嘸人」、P2P遲遲不能啟動、Fintech高手武功無從施展、以及票券金融公司欠缺創新的困擾,建議可以考慮牛刀小試。
新聞出處:本文刊載於2016.11.22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