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上班時間 08:00~17:00

金融稅制合理化平議

2016年6月14日 18:41

新任財政部長在回應媒體有關金管會所提金融稅制建議時表示,行政院已定調要在總稅收不變前提下進行租稅改革,要減就要有增。同一天新任金管會主委針對同一問題,也很有默契表示,台灣現在稅收很低,身為主委,不能只考慮自己的產業,而不顧全整體社會。兩位部會首長,發言平穩,互有呼應,外界解讀金融「四稅一費」的減免,機會不大。

新部長主張總稅收不能變,而且強調租稅中立性,應先採用其他政策工具,這是財稅人員長期的說法,並不意外。至於新主委,希望多站在「公平正義」團體立場思考的說法,也顯示其堅實的財稅背景,但既然喊出金融業”四挺”的口號,在稅制上挺一下金融業,應也無傷。

記得上月因金管會諮詢而有幸研讀白皮書初稿時,我曾表示金融稅制合理化值得一試,但應排出優先次序。520前夕,白皮書宣布,所謂四稅一費頓成焦點,不過一口氣拋出七項目,顯得備多力分,而且某些要求過於一廂情願,例如:增提備抵呆帳至2%以上,係金管會自行於103年起逐步要求提高各類授信之備抵所致,固係基於審慎穩健原則,但要財政部認帳,應是當年發布監理命令時即應協調清楚,加上目前金融業逾放比走低至0.23%,而備抵呆帳覆蓋率高達550%以上,似乎不是提高所得稅法第49條上限的時機。

然而亦有一些金融稅制的合理化呼籲,對整體社會有益,且具可行性:首先是股利所得採取分離課稅的建議,目前股利所得併入綜合所得課徵,造成同屬股利所得適用不同稅率,加上補充保費,部分納稅人形同承受47%稅率,此外財政部棄守證所稅後,資本利得無稅,股利所得反而「累進課徵」,是鼓勵短期炒作? 排斥長期投資? 政府實應有整體性的考量。

其次是年金保險及長期看護醫療險的特別扣除額另増2.4萬元的建議。商業保險員可補政府福利之不足,而年金險及長看險更是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後,長壽族群面對年金改革的另一選擇,政府更應持鼓勵歡迎的態度,而且微小的扣除額稅損有限,換來的是日後政府責任的減輕及改革障礙的減少,何樂不為?

至於股利所得的補充保費,表面看來是對有錢投資人進行「劫富濟貧」,理由正義凜然,其實已經忘卻健保制度應該自給自足的本旨。而且五年前全民健康保險法修正時,因健保制度遭逢空前財務危機,而所謂二代健保所提財務規劃不具可行性,且未能解決燃眉之急,在立法院協商時,乃在第31條設計補充保費,股利所得即為來源之一,當時參與協商的委員應均記得一項共識: 補充保費只是暫時救急,健保單位仍應規劃節省支出、改善業務並提出杜絕浪費的財務規劃。如今健保財務轉危為安,不能因此就不提改善計畫,而意圖繼續讓投資人「共體時艱」,所以停止補充保費的徵收,反而是促使健保革新的動力,也可減少股市的波動。此外,金融營業稅也是好議題,不過限於篇幅,可能須另文做較完整的交代。

最後是財長「念茲在茲」要減就要增的說法,其實歷任財長應該心知肚明,台灣租稅負擔率偏低乃至如何另增稅收的問題,不一定要靠稅制,稅政的改進也是途徑。簡單只提一點,由網民的抱怨,就可發現許多小店家所繳房租,因房東拒出收據而無法列為費用,如用原始「笨」方法,忠孝東路走一趟,針對非所有人的店面溯追,不知可增多少稅收?華山市場知名燒餅店的發票案件,證明稅政的改進事在人為。

新聞出處:本文刊載於2016.06.14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