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咖法下小蝦米的反擊
2016年4月12日 23:10兩年前針對美國「肥咖法」FATCA(海外帳戶合規法)施行在即,我曾在專欄撰文表示「這種手段顯然侵害其他國家的主權、管轄權及資訊保護的法律,也吃定世界各銀行必然在美國有業務上的往來,無法抗拒」,透露出各國政府的無奈。文章中描述與國外友人間對話用了 Imperialism(帝國主義)及Hegemonism(霸權主義)兩個字,也宣洩了不少人的情緒。
肥咖法如期實施兩年以來,往來太平洋兩岸的不少朋友,仍多所埋怨,但也如前文所預測有人將存款移至農會,或改以不受限制的財產狀態存在,例如:藝術品、珠寶名錶、黃金條塊等。基本上,誠實納稅天經地義,這也是當年各國政府配合美國國內法竟「犧牲主權」時重要的說辭。但是FATCA最令人可議的不外兩點:其一將美國國內行政權強加於國外金融機構;其二是創設US Persons觀念,殃及美國公民及永久居民以外的人,株連太廣。
許多旅外的美國公民或永久居留權者,以為放棄公民資格,即可豁免追稅的困擾。在繁雜的拋棄國籍程序下,去年仍有創紀錄的4279人成功放棄,不再做美國人,雖然如此,渠等並不能逃避稅務追索的訟累;更何況在FATCA 法中所創造US Persons的名辭,使許多數量不詳的外國人,雖非美國人但與美國具有某種關係者也遭牽連。其中最有名的例子當推snow birds(雪鳥),指加拿大國民,尤其是手頭尚屬寬裕的退休族,為逃避寒冬氣候每年有三數個月在美國居住,結果竟被歸類為US Persons進行追稅。尤其是不少加國雪鳥出售自住房屋,依法其資本利得在加國免稅,但僅因每年避寒的習慣竟被美國當局追稅,當然心存不平。
加拿大與美國毗鄰,因此有不少所謂border babies(邊境嬰兒),通常是家住加國邊境,但最近的醫院在美國,故而出生於美國,卻在加國成長、就學就業,這些人現在已成為追稅的目標,也造成情緒反彈。
最近在網站上出現一個「捍衛加拿大主權聯合陣線」(ADCS, Alliance for the Defence of Canadian Sovereignty)的組織,為兩位加拿大婦女Hills及Deegan進行募款,這兩人起訴控告加拿大政府配合美國執行「肥咖法」,違反憲法及人權宣言,吸引國內外不少小額捐款,截至三月底已有超過相當台幣三千萬元湧入,組織網站並呼籲受肥咖法迫害的加拿大人出面作證,也收到雪片般的支持郵件。凡此舉措,應該都是對美國「租稅霸凌」的一種反彈。
七百萬境外美國人、不知其數連國籍或居留權都沒有的US Persons,對肥咖法選擇逆來順受,但兩位年事已高的加拿大女性卻選擇挺身而出、訴諸法律手段,相當令人佩服,所以甚至有來自教廷梵蒂岡的捐款出現。現在較緊張的應是加國政府及銀行,因為萬一兩位女子勝訴,政府會面對違反IGA協定的風險,而加國銀行如不配合肥咖法提供資料,該等銀行在美國的收益都會面臨30%的額外稅,損失不貲。
加拿大是美國長期盟友,但說也奇怪,近十九年來卻從未有加拿大總理訪問美國[莫非怕訪問頻頻變成US Person?],上月十日加國新總理杜魯道拜訪白宮進行國是訪問,其有無與歐巴馬談到此一肥咖爭議外人不得而知;兩名加拿大女子的訴訟也靜待法院審理,後續發展可期,我只是納悶,為何沒有其他國家的US Persons也控訴所屬政府違法或不當?這也將考驗各國司法單位的智慧。
新聞出處:本文刊載於2016.04.12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