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派思想蔚然成風?
2016年3月21日 19:002014年底,應邀在經濟日報論壇專題演講,當時我曾說明影響未來五年的六大現象,包括新平庸經濟、新大和緩、新反中介、新社會主義、新科技以及新經貿體系的「六新」現象。事後想想,考慮欠周,因為半數名辭生澀難解,實在不易取得共鳴。
然而敝帚難免自珍,對該等現象在後續經濟情勢的演變所浮現的影響,一直保持注意,除新平庸經濟/新大和緩,我在演講時即說明是併列但不會併存以外,其他各種現象均有顯著的動能。其中新社會主義發展的快速,又遠遠超過預期。
當年演講時,我在一頁投影片中用馬克思資本論原著的封面,與法國皮卡迪的二十一世紀資本論封面做相似度對照,用意不外是凸顯皮卡迪的新書,無非是150年前馬克思舊作的改頭換面,而近代其他各種以新面貌模繪馬克思經濟思想的,我都歸類為新社會主義。
2015年起,左派思想的新社會主義,在世界各地各領風騷。首先希臘債務危機所衍生的一年之間兩次大選及一次公投,就是一項代表作。眾所皆知,希臘自金融海嘯的歐債危機中,一再接受歐盟等國包括展延及新貸的紓困,其中當然附有自我撙節的條件。2015年1月,左派聯盟(Syriza)以反對撙節全民救世主之姿,大勝執政黨。挾民意自重的新政府,債多無懼,不斷向歐盟提出反撙節新方案,荒腔走板終於導致六月底的債務違約。其後左派聯盟持續以抵禦外侮的氛圍推動公投及選舉,雖暫緩債務危機,但根本問題未解,今年重演歹戲恐難避免。
在希臘三度以投票訴諸民意的同時,英國也舉行國會大選,聲勢一路不振的保守黨在選前一個月,卡麥倫首相竟拋出「工黨」式的政見,喊出right to buy,也就是現有130萬社會住宅家庭,將來可以七折價格購買現住處所,一般觀察家認為這一左派式宣言,對後來六月保守黨出乎意外的勝利頗有扭轉力量。選後工黨改組,在2015/9選出自認為馬克思信徒的Jeremy Corbyn為黨魁,科賓是公認的馬克思理論追隨者,出任黨魁後公開演講主張People's QE(人民數量寬鬆),認為央行印鈔不應用於紓困財團,而應用於住宅、交通開支,倡議將鐵路、能源部門國有化,挹注國家福利支出。固然科賓在選舉中勝出係受惠於年繳三英鎊取得投票權的非工黨黨員,但也證明排富反商擴大福利的言論在一般選民中,獲有強大的支持。
在英國大選前後,同屬歐盟的西班牙亦在布署年底大選,西班牙長期為兩黨競逐場面,但以極左立場起家的Podemos「我們能」黨,急速竄起,在大選中獲取20.6%選票,致使西班牙新內閣一再難產。黨魁Iglesias標榜反撙節、反剝削、反資本主義,吸收大量基層選票,展現左翼民粹的風采。
至於在2016年將舉行總統大選的美國,原本一直聲勢不墜的民主黨候選人希拉蕊,在初選中倍受異軍突起的桑德斯威脅。桑德斯自稱社會主義者,雖長期與民主黨合作,卻是國會中最資深的獨立人士,2015年宣佈參加民主黨初選,當時即宣稱其「不相信美國民眾所捍衛的民主體制,是要創造億萬富翁們操控政治的局勢」,舉起劫富濟貧、打擊富人的大旗,在競選活動中接續喊出擴大社會福利、醫療單一給付、重懲華爾街、反對自貿協定等口號,雖然在財政專業上無法自圓其說,但普受歡迎,單是個人捐款就超過380萬筆,目前出線機會可能不大,民眾情緒卻已被鼓動。
貧富不均及差距擴大的現象,在世界各國普遍存在,民眾對資本主義不滿的氣旋,是推升左翼社會主義的主因。皮卡迪蒐集過去二世紀的數據,挾現代科技的運算能力,觀察近40年的趨勢,指出主因在r>g,也就是資本的利得大於經濟成長的幅度,因而有課徵富人稅的結論。不過近年的研究,尤其是2015年Arnott等三人的The Rich Get Poorer,顯示皮卡迪的數據受1982-2014間金融收益特別突出的影響,目前的r及未來的r會日漸下滑;研究也顯示過去四十年的社會流動明顯,近代的不均受世襲財富影響少、受薪酬結構多,所以公司治理更為重要。
面對日益高漲的左派思維,IMF總裁拉加德在2014強調包容式資本主義,相對我覺得也應該主張包容式社會主義,這想法來自法國38歲經濟部長Macron的作風,這位社會黨內閣中的異類,積極興利、支持工商、拒絕仇富,並反對「保守左派」,國內外聲望超過其他政治人物,畢竟主張分配不能扼殺財富的創造。
極右極左都是擴大族群或階級的敵視,無論右派或左派,還是向中靠攏為宜。
新聞出處:本文刊載於2016.03.20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