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上班時間 08:00~17:00

中央銀行何不發行電子貨幣

2015年11月10日 17:58

「香港富商獲救,比特幣當贖金」,是上月底許多媒體的頭條新聞標題,也重新引起國人對比特幣的注意。比特幣不是法償(legal tender),但自行冠上coin名稱,僅利用運算「採礦」方式,加上自稱「發行量固定」凸顯其稀有性。我在二年前的專欄即指出,比特幣暫時只能視為「商品」,其價格也就是與現實貨幣的兌換率,端視網民的信賴與需求而定。如今,比特幣的需求竟因綁票勒贖案而引發,其實倒非始料未及,因為近數年來各國主管機關均曾對比特幣可能會被用於非法交易而表達關心。

世局多變,現今貨幣主管機關發行的貨幣,可能無人問津;而網路世界中甚至「去中心化」而發行的「代幣」,反而炙手可熱。

前者如辛巴威的鈔票,五年前曾發行面額100兆的貨幣,也就是1後面加14個零,如今該國因通膨嚴重已宣示「去貨幣化」,簡單的說,辛巴威已沒有自身的貨幣,國內交易八種外幣並行,說來也相當可悲。至於後者則包括網路上各種代幣,其中則以比特幣最具代表性。

比特幣自2009年問世至今,歷經起起伏伏,發生多次詐欺、偽造、侵佔事件,近二年來其「兌換值」已漸趨穩定,今年以來約在美金250元左右,疑者恆疑,信者恆信,而不少主管機關已漸由懷疑轉而漸不排斥,其中很重要的因素,當是支撐比特幣的一項重要技術:區塊鏈(Block chain)。

本年9月18日,作風一向較前進的英格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哈丹(A. Haldane)在北愛商會發表演講,其中也觸及比特幣。原先北愛商會會員只期待聆聽有關英國貨幣政策以及利率可能的走向。結果因英國利率環境原已偏低,如再降息可能觸及所謂的「零利率界限」(Zero Lower Bound,大陸譯為零息下限),此時任何中央銀行都會左右為難,如修正通膨目標,會影響經濟穩定;如採取量化寬鬆,不僅有副作用,又可能造成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界限不明,在選項有限的情形下,負利率變成不得已的選擇。不過利率為零或低於零時,雖能刺激通膨或放款,但民眾會轉持現金,抵銷貨幣政策效果,這點早年凱恩斯的「流動性陷阱」理論已有點到,只是長期以來學者並無有效對策。

哈丹在該次演講中提出解決方案,他認為使央行有效執行通膨目標,協助經濟成長,可考慮除負利率外,兼採以政府為後盾的電子貨幣(簡言之,就是由央行發行電子錢),可以減少民眾轉持現金而抵銷貨幣政策的反效果。哈丹特別說明,此一構想可以利用比特幣的「區塊鏈」技術而遂行。

哈丹雖為強化央行貨幣政策力道而提出國家發行電子錢的想法,但是基於對數位時代消費者保護的考量,國家電子錢也是自然的選擇,這點我在2006年的專欄中即已提出建議;而曾任美國聯準會副主席的Blinder也曾於1995年國會聽證時表達相同想法,而當時Blinder的理由是可減少鑄幣稅損失,又可提供消費者一個無風險的支付工具。

本月初的經濟學人雜誌,有一項特別報導同時也是封面主題,談到比特幣雖風評不佳,但其基礎所在的「區塊鏈」技術,迭獲各界肯定,能安全處理帳戶形成的交易,更可完整保存無從篡改的交易記錄,雖然該文並不在呼應哈丹的演講,但也給有意發行真正電子貨幣的國家一項正面訊息,在技術可行、又有利消費安全、並可執行貨幣政策的情形下,中央政府大可考慮發行電子貨幣。在這重視「歷史定位」的時刻,彭總裁何妨優為考慮!如此金管會也不必訂定電子支付五年倍增的目標,因為未來大多數的支付都會是電子支付。

新聞出處:本文刊載於2015.11.10工商時報